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鳳凰網旅游
與半年報業績披露的熱度相比,各旅游企業的業績可謂是“一首涼涼”。
截至9月1日,在鳳凰網旅游所選的2020上半年上市旅游企業業績榜單中,共39家文旅企業總營收為621.4億元,總營收增長率為-58.71%,同期,39家文旅企業凈利潤總和為虧損19.49億元。
大企業找錢擴張
在旅游業的的整個大盤子里,持有重資產的文旅地產企業占到了冰與火的兩級。凈利潤虧損前三的復星旅游文化、首旅酒店、新華聯幾乎全都是重資產持有為主。
這些企業的項目資產為企業全權持有,而在文旅模式開發過程中,其本身投資周期長、回報慢的特點也讓這種企業無法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盈利。在疫情使得人們被迫禁足之后,單一的盈利方式在短時間內被破壞,加之人力成本、園區運營的開支無法及時得到營收的填補,企業一時之間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復興旅文凈利潤虧損額排名第一,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以及多個營收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錄的巨量虧損。不過,背靠復星系的遼闊版圖成為復星旅文兜底的王牌,上半年,復星旅文擬發行70億CMBS(商業抵押支持證券)用于日常運營及還債,其中68億元的利率為5%。此外,復星旅文也充分看好下半年的旅游業發展,其公告稱,自7月全球業務陸續重啟運營以來,截至8月15日,ClubMed全球共26家度假村恢復運營,預計2020年底之前重開大部分度假村。
隨著宏觀經濟環境以及供需關系的變化,酒店業內部結構也在旅游業停擺的這個過程中調整,經濟型酒店向中高端型升級成為現階段發展趨勢。首旅酒店上半年的舉動很大程度印證了酒店業發展的趨勢,盡管受到疫情嚴重沖擊,首旅酒店仍堅定推動全年800-1000家開店計劃。2020年上半年,新開店數量為250家,其中90家為中高端酒店,占新開店比例36%。然而,分析其逆勢擴張的原因依舊不外乎首旅酒店背后有大股東首旅集團的支持。
與前兩家文旅企業的出身相比,同樣是重資產持有的新華聯卻沒有好的命數,繼今年5月13日, 新華聯聯合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推進戰投的引入之后。知情人士稱,目前新華聯依舊在籌劃出售旗下重資產以回血自報。
得益于地產+文旅的兩條腿走路戰略,華僑城成為榜單業績中最好看的一家。細化分析其半年報,171.08億營收中,旅游綜合行業收入99.49億,超地產業務收入。不過,68億的地產收入毛利率為80.71%,而旅游業務毛利率則為37.66。此外,儲備糧食過冬也成了華僑城當前首選,據不完全統計,華僑城上半年發行多筆中期票據、美元債券,而其利率僅為4.5%。
虧損與實現凈利潤為正的文旅地產企業之外,旅行社、傳統的地域性景區上市企業、與酒店業務企業占到整個旅游業營收的半壁江山。這其中傳統的地域性景區上市企業可大致以曲江文旅、麗江股份、桂林旅游為代表,分析其虧損原因,也不外乎這類企業大多依賴于單一的門票經濟收入模式,疫情之后此類企業均全部錄得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借免稅政策的東風,中國中免成為業績爆發中的“黑馬”,在商旅服務、入境、跨境旅游服務同樣被停滯后,憑借獨有的免稅招牌,中國中免實現7.8億元的凈利潤。
旅行社方面,中青旅、凱撒旅業、同程藝龍涵蓋著線上與線下的旅游業務,以這三家企業為對比,黑天鵝讓線下業務斷裂之后,線上成為新的增長點。不過,有觀點認為,同程藝龍相比線下旅行社業績較好的原因為,面向C端的業務中,多年的下沉市場為線上業務反哺了流量。
在一片凄凄慘慘戚戚的業績聲中,找錢、儲量過冬成為文旅企業大的動向。而行業更多的成員依舊手足無措。然而,隨著國家政策對旅游行業的紓困,跨省游恢復以及景區免票、各地發放文旅消費券等提振旅游業復蘇的舉措,旅游企業業績也將迎來上升期。
復蘇的機遇?
在已披露的39家企業凈利潤比率中,雖有七家凈利潤實現正數,但凈利潤同比數值下跌100%—200%區間內的企業居于多數。毫無疑問,一“疫”之后,虧損成為旅游企業共有的標簽。
黑天鵝降臨,旅游業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在2020后續所剩不多的幾個月里,旅游業的業績真的能迎來復蘇嗎?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對鳳凰網旅游表示,從當下來看,雖然旅游業在八九月份取得一定恢復,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特別是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這個這兩大市場基本處于歸零狀態,這種情況下,全國旅游行業的恢復,受到重大的影響,體現在國內旅游方面,暑期也估計灰只恢復了百分之五六十,跟去年同期相比,預計下半年總體回復也超不過五六十。
實際上,十一黃金周成為行業復蘇的拐點所在。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19年國慶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下半年中,后半年旅游業能否真正復蘇取決于十一黃金周的客流量。劉思敏認為,通常說來十一黃金周的營業收入要佔到全年旅游業營收的15%左右,所以如果今年十一黃金周不及去年,或者是與前年持平,那今年下半年旅游業復蘇形勢并不樂觀。
劉思敏表示,目前疫情控制確實取得比較顯著的成績,行業總體發展態勢也較好,十一黃金周的表現,要達到去年是不太可能,但會比今年暑期要好很多。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鳳凰網旅游
與半年報業績披露的熱度相比,各旅游企業的業績可謂是“一首涼涼”。
截至9月1日,在鳳凰網旅游所選的2020上半年上市旅游企業業績榜單中,共39家文旅企業總營收為621.4億元,總營收增長率為-58.71%,同期,39家文旅企業凈利潤總和為虧損19.49億元。
大企業找錢擴張
在旅游業的的整個大盤子里,持有重資產的文旅地產企業占到了冰與火的兩級。凈利潤虧損前三的復星旅游文化、首旅酒店、新華聯幾乎全都是重資產持有為主。
這些企業的項目資產為企業全權持有,而在文旅模式開發過程中,其本身投資周期長、回報慢的特點也讓這種企業無法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盈利。在疫情使得人們被迫禁足之后,單一的盈利方式在短時間內被破壞,加之人力成本、園區運營的開支無法及時得到營收的填補,企業一時之間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復興旅文凈利潤虧損額排名第一,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以及多個營收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錄的巨量虧損。不過,背靠復星系的遼闊版圖成為復星旅文兜底的王牌,上半年,復星旅文擬發行70億CMBS(商業抵押支持證券)用于日常運營及還債,其中68億元的利率為5%。此外,復星旅文也充分看好下半年的旅游業發展,其公告稱,自7月全球業務陸續重啟運營以來,截至8月15日,ClubMed全球共26家度假村恢復運營,預計2020年底之前重開大部分度假村。
隨著宏觀經濟環境以及供需關系的變化,酒店業內部結構也在旅游業停擺的這個過程中調整,經濟型酒店向中高端型升級成為現階段發展趨勢。首旅酒店上半年的舉動很大程度印證了酒店業發展的趨勢,盡管受到疫情嚴重沖擊,首旅酒店仍堅定推動全年800-1000家開店計劃。2020年上半年,新開店數量為250家,其中90家為中高端酒店,占新開店比例36%。然而,分析其逆勢擴張的原因依舊不外乎首旅酒店背后有大股東首旅集團的支持。
與前兩家文旅企業的出身相比,同樣是重資產持有的新華聯卻沒有好的命數,繼今年5月13日, 新華聯聯合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推進戰投的引入之后。知情人士稱,目前新華聯依舊在籌劃出售旗下重資產以回血自報。
得益于地產+文旅的兩條腿走路戰略,華僑城成為榜單業績中最好看的一家。細化分析其半年報,171.08億營收中,旅游綜合行業收入99.49億,超地產業務收入。不過,68億的地產收入毛利率為80.71%,而旅游業務毛利率則為37.66。此外,儲備糧食過冬也成了華僑城當前首選,據不完全統計,華僑城上半年發行多筆中期票據、美元債券,而其利率僅為4.5%。
虧損與實現凈利潤為正的文旅地產企業之外,旅行社、傳統的地域性景區上市企業、與酒店業務企業占到整個旅游業營收的半壁江山。這其中傳統的地域性景區上市企業可大致以曲江文旅、麗江股份、桂林旅游為代表,分析其虧損原因,也不外乎這類企業大多依賴于單一的門票經濟收入模式,疫情之后此類企業均全部錄得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借免稅政策的東風,中國中免成為業績爆發中的“黑馬”,在商旅服務、入境、跨境旅游服務同樣被停滯后,憑借獨有的免稅招牌,中國中免實現7.8億元的凈利潤。
旅行社方面,中青旅、凱撒旅業、同程藝龍涵蓋著線上與線下的旅游業務,以這三家企業為對比,黑天鵝讓線下業務斷裂之后,線上成為新的增長點。不過,有觀點認為,同程藝龍相比線下旅行社業績較好的原因為,面向C端的業務中,多年的下沉市場為線上業務反哺了流量。
在一片凄凄慘慘戚戚的業績聲中,找錢、儲量過冬成為文旅企業大的動向。而行業更多的成員依舊手足無措。然而,隨著國家政策對旅游行業的紓困,跨省游恢復以及景區免票、各地發放文旅消費券等提振旅游業復蘇的舉措,旅游企業業績也將迎來上升期。
復蘇的機遇?
在已披露的39家企業凈利潤比率中,雖有七家凈利潤實現正數,但凈利潤同比數值下跌100%—200%區間內的企業居于多數。毫無疑問,一“疫”之后,虧損成為旅游企業共有的標簽。
黑天鵝降臨,旅游業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在2020后續所剩不多的幾個月里,旅游業的業績真的能迎來復蘇嗎?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對鳳凰網旅游表示,從當下來看,雖然旅游業在八九月份取得一定恢復,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特別是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這個這兩大市場基本處于歸零狀態,這種情況下,全國旅游行業的恢復,受到重大的影響,體現在國內旅游方面,暑期也估計灰只恢復了百分之五六十,跟去年同期相比,預計下半年總體回復也超不過五六十。
實際上,十一黃金周成為行業復蘇的拐點所在。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19年國慶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下半年中,后半年旅游業能否真正復蘇取決于十一黃金周的客流量。劉思敏認為,通常說來十一黃金周的營業收入要佔到全年旅游業營收的15%左右,所以如果今年十一黃金周不及去年,或者是與前年持平,那今年下半年旅游業復蘇形勢并不樂觀。
劉思敏表示,目前疫情控制確實取得比較顯著的成績,行業總體發展態勢也較好,十一黃金周的表現,要達到去年是不太可能,但會比今年暑期要好很多。